【亲子教育】如果爷爷奶奶带娃是刚需,那你一定要看看这5大原则 -MamaClub

有时候我们没办法自己带娃,又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

我们当然知道自己带娃最好,但回归现实,绝大多数家庭都不可避免,需要老人帮忙带娃。

只要老人带孩子,那两代人之间必然会产生教育分歧。

如果只体谅老人,得过且过,对孩子的教育极为不利;但如果事事硬钢,什么都要抓,不仅自己会被气死累死,还会把家庭关系搞得一团糟。

所以,我们只有更智慧地平衡这些矛盾,学会抓大放小,才能在隔代育儿中尽可能减少弊端。

这个一定有很多妈妈都很想知道,和老人“联合”带娃,哪些原则必须要牢牢抓住,哪些事可以得过且过。

现在就结合一位妈妈的经验,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其实养育孩子的差异,真的很难说谁对谁错,其实大多是生活习惯的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

你觉得无所谓的事,她可能就要炸毛了,相反也是一样。

虽然大家都想求同存异,但真的很难一致该怎么进行取舍呢?

 

“当孩子大了”不介意原则

对于很多新手妈妈而言,孩子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全都非常重要!

在满满很小的时候,我也是这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结果孩子的爸告诉我,诸葛亮就这样把自己给累死了。

我们当妈的还怕累?当妈的都靠一口气吊着呢。

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发现那些原本谨小慎微的点,自己也越来越不在乎。

有些事现在回头看看,都怀疑自己当初矫情个啥。

偶尔有妈妈咨询一些育儿问题,我答着答着竟有一种老母亲的口气。

像极了被儿媳妇广泛吐槽的婆婆:

“我们那时候不也都长大了嘛”
“不要紧的,等孩子大了就好了。”

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其实也不是一句空话。

孩子大了,好了的可能并不是孩子,而是当家长的我们。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越来越得心应手,当一切“尽在掌握”,就不会事事都紧绷着这个弦儿。

可问题出就出在“孩子还没长大”,我们还没有轻车熟路。

那我们该如何区分是“真重要”还是“太较真”?

大家就问问自己,如果孩子三岁了,自己还介不介意。

如果孩子三岁了,你对老人对孩子处理的一些事就没有那么在意了,那么这些事就是可以放权的。

比如洗澡水用不用温度计量,孩子的餐具是不是定期消毒,泡米粉的水是不是正好,汤面里盐是一点点还是两点点。

如果孩子三岁之后你还是无法接受,那这就是你的养育原则和生活习惯了,轻易很难改变,那就要坚持。

比如孩子要不要每天早晚刷牙,每天晚上跟谁睡,一天吃多少零食,要不要言语吓唬孩子。

当你发现对一些事情无法忽视,就一定要好好和老人沟通,必要时带上老公。

沟通的时候也不要委婉,直接表达你的想法和意愿,希望对方予以尊重,别忘了态度要温和而坚定,先对老人予以肯定和感谢。

 

“安全第一条”原则

平时我总见到在大马路上肆意推着婴儿车遛娃的老人,几乎就走到路中间,完全不顾后面机动车缓慢的跟行。

是,老人和小孩谁都不敢怎么样,但万一来个新手手忙脚乱操作不当,出了意外可就追悔莫及了。

我还碰到过不少不给孩子座椅扣安全带的老人,任由小朋友站起来甚至爬上爬下的。

给小朋友追追跑跑喂饭的,连我都担心小朋友会不会因为跑跳被嘴里的食物颗粒卡到。

不知道孩子的妈妈看到这一幕幕,会不会吓到?

虽然很多老人看起来“这个不许,那个不让”,什么都挺在意,但实际生活中却在关键点上特别缺乏安全意识。

安全无小事!

因此,事关安全的一切事情,都必须抓重点。

比如,在行驶的汽车中,孩子必须坐在安全座椅上;把孩子独自留在餐椅或者婴儿车上,必须系上安全带。

比如拒绝一切非宝宝月龄、年龄可接受的食物,尤其是酒精、大颗粒等有过敏、窒息可能的不安全“投喂”。

比如每次接种疫苗后,遵医嘱等待30分钟再离开。

任何你觉得事关宝宝重大安全,都不要轻易放过。

 

“健康优先”原则

平时,我们最怕孩子生病,恨不能自己能代替孩子。

老人们爱娃心切,但无奈很多生活习惯已经时过境迁,并不适用当下的生活条件,或者适合自己宝宝的健康情况。

健康优先,不让娃生病,是我们抓重点的第三大原则。

但是每个孩子的身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俗称“体质”不同,很难给大家一概而论。

比如妈妈和满满,虽是同月同日生的亲娘俩,但体质却不太一样。

妈妈从就小吃冰西瓜冰淇淋冰汽水冻水果,没拉过肚子没痛过经,更没有吃伤过胃口,夜里睡觉就一动不动。

可满满小朋友却不是,别说冰的了,就是水果、肉吃多了他都肚子咕噜咕噜响,晚上满床飞睡不踏实,2岁以前总是大半夜哭醒让我们揉肚子。

每次给孩子准备食物,妈妈都得殚精竭虑的准备,生怕哪里吃不舒服给他造成困扰。

人和人,孩子和孩子,真的不一样。

当妈妈只能多观察孩子,注意孩子的日常状况,去倒推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

老人们通常按照自己的感觉自动带入孩子的“感受”和过往经验,并非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

所以我觉得健康原则中最重要的,非“吃”和“穿”莫属。

因为经过自己和很多妈妈的亲自验证,“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老话,几乎涵盖了孩子常见的两大生病动因。

从吃上讲:

现在时代变了,物质丰富营养过剩,但从物质匮乏年代过来的老人,总认为给孩子多吃是“为孩子好”,希望给孩子吃的更营养,以求孩子长得更好。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承受过于油腻、复杂,不符合膳食结构的饮食。喂养宝宝应该尊重孩子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而不是揠苗助长。

从“穿”上说:

老人们年纪渐长,新陈代谢慢了,自然容易感到冷。

所以带娃的过程中难免代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怕孩子着凉导致穿的太多。

大家都知道,小朋友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穿的太多就会出汗,当遇到冷风汗液蒸发反而容易让孩子感冒。

所以,小朋友穿着适度,应该比老人少一些。

据我观察,孩子每次生病都能追到这两个原因,主要是吃的无节制,少数是穿着不当造成抵抗力低下,引起患病。

抓住这两个核心要点,相信大家可以规避宝宝很多不必要的患病风险。

如果能亲力亲为的地方,就尽量自己。

我当时回归职场的半年,正好赶上孩子6-12个月加辅食的事情,老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让孩子多吃”的心。

我只好每天早起,把这一天的水果、饭菜、零食、母乳,提前准备好,按量放入一个个小饭盒。

等到吃饭的时候,老人只需要把东西热一热,就可以给孩子吃了。

这样细致的操作让我多睡了好几个好觉,否则白天上班夜里听娃嚎,真是生无可恋啊。

穿衣也是一样,每天都给孩子穿好,准备好备用衣物再上班,只要孩子健康,麻烦点也值得了。

 

教育方向不跑偏”原则

除了保证了孩子的健康安全,教育的大任,现在也主要压在妈妈肩上。

可是在老人面前当妈左右为难,管教孩子时老人嫌你太严,孩子作妖老人又嫌你没教好。

既然怎么做都不讨好,那教育问题一定要牢牢抓在手里,毕竟妈妈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

所以教育问题的核心点是“寸步不让”。

老人通常出现的问题是“隔辈宠”和“管太多”,放在一起就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

隔辈带娃的问题确实无可避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两个:

一是和老人进行认真、诚恳且坚定的沟通。

让他们知道你对孩子的教育理念(通常没有任何太多用,人家该干嘛还是干嘛);

二是只要看到孩子不当的行为,或者老人过多的干预,就要直接了当的说,千万别忍着不说。

不说就是默许,也就等同于赞同。

当然,大家要注意态度和口气。

可能老人和老公会说,要管回家管去,别当着我们面管孩子。

可我想说的是,当时发生当时管,别管谁在跟前。

甚至我会趁老人在时管的更严,我要孩子一个警告:规矩没有双标,无论在谁家,不是有老人的保护伞就可以为所欲为。

另外,我也要通过管娃跟老人强调,孩子有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希望他们不要放纵孩子,有的则是可以让孩子去尝试,放手就好。

为了娃的健康成长,我宁愿顶着各种压力和情绪,也要坚持自己。

开始老人们可能也对我颇有微词,但现在看着小朋友各方面都不错,嘴上不说,心里也是认可的了。

 

“只管能管的”原则

其实教育问题已经说到了:

看见了就要管!那看不见呢?

讲真,你说得再多,沟通的再彻底,若是人家依然我行我素,你该没辙还是没辙。

大家可能会抱怨,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听我的呢?

老人还抱怨呢:

让我帮忙带孩子,还管东管西这么多事?

不喜欢我的养育手法,你行你上啊?

亲爱的妈妈们,我们能上吗?

如果不能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人年纪越大,就越不愿承认自己不对和不行,也越难接受新鲜事物和别人的建议。

也就是说,除非老人自己愿意配合,以我们的个人意志是很难撼动她们的想法。

既然如此,这最后一条原则:

只管我们能管的,那些管不了的就算了吧,最多也就是表明态度,说说看法,剩下的全靠“心”大。

不然怎么办呢?

最后,我再说一句肺腑之言:

养育是个马拉松,总有一堆焦头烂额的问题等着你。

烦恼永不止境,与其跟老人那用尽了洪荒之力,不如保存实力,应对后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