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最伤孩子自尊的3句话,说了后悔一生 -MamaClub

可以说,自尊是孩子爱自己、相信自己的第一步。

只有孩子有较高的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尊重的情感体验,才能不自卑、有信心。

然而很多时候,家长却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自尊心,我也不例外。

下面这3句话如果你中招,可就要注意啦。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我说不行就不行”,其实是一种拒绝沟通的姿态,无论孩子有没有道理,都毫无话语权。

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正赶上最忙的时期,家里里里外外要照顾的很多,有时候脾气上来了,就会不耐烦。

快忙完那段时间的时候,忽然发现皮皮明显地不怎么理我了,话变少,很多事也没兴趣。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本以为答案会和倦怠有关,却没想到他说,“反正你也不允许,你说不行就不行呗,我做不好了。”

我猛地想起不久前,皮皮在我打扫卫生时想帮我,问要不要帮忙扫地。

我一想让他干活还得随时盯着,做不好还得我重来,正急着出门的我生怕浪费一点点时间。

在皮皮刚想再争取一下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这话确实很“有用”,皮皮一句话没说低着头走了。

但是,现在也不怎么理我了。

现在回想,当时只想着把皮皮的事塞进我的日程表,最快地配合我的意愿完成,太过急躁,没有协商,没有考虑皮皮的想法。

我似乎说了太多句“说不行就不行”,堵住了孩子接下来的话。

成了形象“高大”但却只有压迫的权威,而孩子是这个阴影下,自尊和权利都小小的人。

类似的话还有“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背后也是以大人的身份剥夺孩子话语权的意思。

没有理由,孩子就是该闭嘴,该保持沉默,该没有意见。

如果我们被这么对待,第一反应可能是反抗,但对孩子来说这种反抗是悬殊的,结果是注定失败的。

于是孩子只能认命,渐渐自我认同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尊重的,甚至是不需要被尊重的。

 

“你真笨!这都做不好”

没有人不会失败,然而家长的“你真笨”“做不好”就是在这种挫败的伤口上撒盐,又或者干脆掐断孩子再努力的信心,和下次成功的可能。

大学在做社会工作的时候,了解过一个名叫家豪的孩子,现在也让我记忆犹新。

因为是流动人口,父母平时很少有空关注孩子,能给予教育资源也一般。

他总说自己能力不行,所以学业成绩吊车尾,我们一开始也就都这样以为。

直到有一次和他偶然讨论问题,我忽然发现他其实很并不笨,能力上并没他讲的那么不好。

甚至可以说有些方面很有想法。至少稍微努力成绩绝不至于倒数。

我本想是不是因为“懒”而给自己找了借口。

然而,他的答案却让我意外。

他十分笃定地说自己就是不行。

见我迟疑,他又认真地补充了一句,因为爸妈都是觉得自己笨的。

寥寥几语却让我想象到了父母斥责他“笨”、“不行”的画面,那样强烈的贬低已给他形成如此难以磨灭的自我定位。

大概是父母对生活小事的随意抨击和否定,让家豪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低自尊。

加之后来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让他很难有正向自我肯定,形成了很低的自我效能。

“你真笨”可能只是我们随口的一句气话,但是哪怕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孩子会记住我们的每一句鼓励,也会记住我们的批评和质疑。

“笨”和“做不好”与其说是给孩子贴了能力低等的标签,不如说是给孩子打上了差的烙印,失望之余也没有了再次努力成功的可能。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如果说有哪个孩子是所有人的童年阴影,那“别人家孩子”一定榜上有名。

同事有次和我聊到了“别人家孩子”这个话题,本来平和的同事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自己小时候住在家属院,邻居前前后后都很熟,常常会家长里短谈起各家孩子。

好巧不巧,她有个邻居,偏偏两家同姓,孩子又从小同级。

两人相比总得有一个占下风的,不幸的是,她就是永远比不过的那个。

记忆中,妈妈每天都能找到无数个点,通过比较法论证她是如何在生活、学习、穿衣打扮等多方面和邻居小孩相形见绌,在比较中完败。

这种比较让她小时候每天放学都不想回家,感觉自己生活在一大片阴影之下。

在那样的压迫下,再强的自尊也会被打击地灰溜溜地销声匿迹。

一直到中学住校,她才得以在喘息,发现自己身上原来有闪光点,值得美好的东西,而不是那个永远不如“别人”的差孩子。

所幸同事后来在一个师生友善、能让自己闪光的环境里逐渐恢复了早年的打击。

但如果孩子一直在这样的比较下待到十八岁,又或者不幸遇到校园欺凌,可想而知孩子当孩子离开家门,身心发展虽然到了成熟的年龄,但也一定是自卑和千疮百孔的。

言语可以是阳光雨露,也可以是万丈深渊。

让我们都更注意说话和表达的方式,让孩子在自尊自爱的心态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