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心声篇】最好的婆媳关系,就是大家之间“没关系” -MamaClub
“我好生气!!!!!!!!!!!!!!!”
这是一条来自某位妈妈的帖子。
区区四个字,后面跟了十几个感叹号,足以证明她的心情有多么愤怒。
下面一通的留言都询问妈妈:“怎么了?”
原来小姑子要结婚,家婆想要出钱给女儿买房,却没有通知她。
“你说,我家婆是不是很过分?她从来就没把我当一家人!”
妈妈的怒气几乎要溢出屏幕。
有妈妈问她:
“你是因为家婆把钱给了女儿生气吗?”
“不是啊,钱是她的,爱给谁给谁。但不通知我,只偷偷摸摸地跟她儿子商量,算怎么回事?”
看完里面的留言,真的不是很懂她。
都不在意钱给谁了,为什么偏要在意有没有跟自己商量呢?
其实这位妈妈最大的问题,就是以为嫁给一个人,就以为他的亲人也成了自己的亲人。
她拼命想要搞好婆媳关系,与对方成为一家人,却发现事与愿违,家婆似乎永远都面目可憎,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其实她忽略了一个道理:这世上最好的婆媳关系,就是“没关系”。
婚后才发现
我是家婆和老公之间的第三者
有一组数据显示,在离婚家庭中,有近半数的夫妻离异,是由于婆媳关系造成的。
有55%的已婚姑娘认为自己和家婆相处得不算好,有41%的男人认为自己家里存在着婆媳问题。
有一个情感咨询师朋友,他说,来咨询他婚恋疑惑的人,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咨询婆媳关系的。
而他在上千个咨询案例里发现,90%以上的婆媳关系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夫妻关系的原因,都在于三个字:边界感。
大部分的家婆,思想还停留在“媳妇嫁过来就是我家的人”的观念里,对儿子儿媳的生活关心太过,甚至趋于病态。
其中有一个案例,让他时隔多年后依然记忆犹新。
估且叫女主人公小A吧。
她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婚前和男朋友的感情也非常好,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婚姻。
本以为婚后生活很幸福,没想到在家婆的干扰下,生活就从这儿急转直下。
因为他们婚后和公婆住在了一起。
虽然是个复式,楼上楼下地住,但总归是同处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对。
时间久了,小A就觉得生活很不方便,没有一点隐私,家婆也实在不客气。
买的新沐浴露好好地放在浴室,隔两天不见了,再一问,是被家婆不声不响地拿去用了。
还有一次,小A给妈妈买了一套护肤品,放在抽屉里,周末回娘家之前一看,不翼而飞了。
小A跑去质问,家婆却理直气壮:
“一家人用你点东西怎么了?”
最过分的是,家婆会半夜跑到小两口的房间里来,给儿子盖被子。
有一次小A迷迷糊糊醒来,发现床边站了个人,正在弯下腰,吓得她差点惨叫出声。
之所以没叫,是因为那一瞬间借着外面照射进来的光,她看清了那个人是家婆。
小A本想不动声色地处理这件事,第二天晚上睡觉时她反锁了卧室的门,以为这下家婆就会明白。
没想到,第二天家婆就对儿子哭诉,儿媳不欢迎她,想把她从这个家里赶出去。
两人大吵一架,家婆觉得小A不可理喻,小A觉得家婆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
最后小A忍无可忍,她一想到这一辈子都要过这样活生生像多了个第三者的日子,就头皮发麻,于是提出了离婚。
都说夫妻关系会影响婆媳关系,其实恰恰相反,婆媳关系才是夫妻关系的致命因素。
多少家婆,打着为小两口好的口号,把自己搅进儿子和儿媳的生活里,成为夫妻感情的搅屎棍,最后成功搅黄了儿子的婚姻。
她们都没有意识到,儿子已经成年,他已经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而这条路,需要他们自己走。
所有的家婆,都应该学会如何体面地退出儿子的生活,让亲子的归亲子,夫妻的归夫妻。
家婆不是妈
儿媳也不是女儿
不只是家婆,儿媳也要明白一件事,家婆真的不是妈。
你不能用对待妈妈的态度,去同样对待家婆。
结婚时及家婆那句“以后你就是我女儿了”,只是走个过场,千万不要当真。
妈妈和家婆的区别,就是你要守的那条“边界”。
毕竟大多数的婆媳矛盾,就是从儿媳把家婆当妈开始的。
就像那位妈妈一样,执着地要让自己成为老公家族的一份子,她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已经“过界”了。
许多人都理解错了那句话:“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以为结了婚就要同对方的家庭产生紧密联系。
但其实无论结婚多少年,也只有你和丈夫是一家人,丈夫和他的丈母娘不是一家人,你和你的家婆更不是。
Papi酱曾在一档综艺节目里分享过她的婚恋观,以及她和家婆的相处之道——就是不相处。
她说,虽然和老公已经恋爱10年结婚5年,但从谈恋爱到结婚,两家的家长从未见过面。
不仅如此,每年过年,两个人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Papi酱和老公的关系不但没有因此淡去,反而甜蜜得让人羡慕。
如果说,夫妻的关系就像世界上弹性最好的橡皮筋,看起来可以拉开,但又亲密地拉不断;
那最好的婆媳关系就应该反过来,虽然不可能拉断,但一定要拉开。
曾经问过一个从来不曾抱怨家婆,也没有和家婆吵过架的朋友,她是怎么做到和家婆相处融洽的。
她说,很简单,不用相处。
她在进一步解释说,家婆就是因为老公才认识的一个陌生人,不要抱有很高的期待值,就不会失望,也就不会有怨言。
家婆来帮忙带孩子,她很感谢,但她从来没有把这当做理所应当。
能亲力亲为的事,就绝不会麻烦家婆。
就像一个陌生人帮你把落在路边的苹果捡起来,你不能要求人家还给你送回家。
相对的,她对婆家的事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好奇心”。
有一次,公公和家婆吵架,家婆对她哭诉,她就安静地当了一个下午的倾听者,既没有和家婆一起数落公公,也没有和稀泥打圆场。
但这事过去后,家婆好几次都跟老公夸她“贴心又孝顺”。
你看,人就是这么奇怪的生物。
上赶着表现的时候,双方都不愉快,都觉得对方多管闲事;等你真的云淡风轻时,对方却觉得你怎么看怎么顺眼。
在婆媳关系的领域,你不做什么要比做了什么更重要。
不和谐的婆媳关系里
都有个装傻充愣的老公
婆媳想要有边界感,不能只靠双方自觉。
老公是婆媳关系的那条关键纽带,如果一到关键时刻他就隐身,那家婆和儿媳必然会短兵相接。
曾经在某情感论坛里看到过一个故事。
女孩和老公都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打拼,结婚后就定居在那里。
原以为离父母公婆都很远,一年只见几次面,矛盾肯定很少。
结果婚后才发现家婆是个控制狂,即使远隔千里,还是有办法干涉他们的生活。
比如每天必须和老公视频一次,每次视频时都要老公举着手机绕家一圈,看看家里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时两人工作忙,家里稍稍有点乱,晚上视频时就能听见家婆在手机那边大声训话:
“你们这日子过得太邋遢了!家里乱成这个样子也不知道收拾!”
老公很敷衍地嗯嗯两句,家婆就会把枪口指向她:
“哎哟你们这日子过得太不像话啦,两个人都忙工作哪行,要不你辞职吧,再生个孩子正好!”
有好几次,她都想拍着桌子对家婆吼:
“我辞职?就你儿子那点薪水我俩喝西北风吗?!”
但她不想出口伤人,只好忍了。
这样的日子一长,她不胜其烦,每次跟老公抱怨,能不能让家婆少打几次电话时,老公却说:
“那是我妈,她老人家也是关心我们,是好意,忍一忍就好。”
说得多了,两人就会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忍一忍的结果就是,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不是躺在沙发上好好休息一下,而是先把家里打扫一遍,累到不想说话。
就这样,明明幸福的小日子被家婆搞得一地鸡毛。
明明是二人世界,却像背后多了一双无形的眼睛,回家变成了一件比上班更折磨人的事。
她宁愿在公司加班到凌晨,也不愿回到家面对一个活的“监视器”。
在贴子的最后,她说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嫁给了一个会隐形的老公。
这个姑娘是想和家婆“没关系”的,但奈何家婆没有保持边界感的自觉,老公又长期隐身。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信奉“妈在,家就在”、“有妈才有家”,所以很多男性,是把母亲的位置放在妻子之上的。
这样的关系看似正常,其实最不健康。
武志红老师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该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
所以对于男人来说,应该是“有老婆,才有家”。
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家是有边界的,妻子和母亲发生矛盾时,假装不存在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家不成家。
保持边界感,不要什么事都去麻烦父母,也不要用贤良淑德绑架妻子。只有婆媳“没关系”,小日子才能过得风生水起。
曾经在《家庭与家庭治疗》这本书里看到一句话:
大的家庭系统由不同子系统组成。家庭边界就是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心理界限。
就是说作为家婆要明白一件事,儿子结婚之后,他和妻子才是一家人。
做父母的,可以在子女求助的时候看情况帮帮忙,其它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就好。
作为儿媳,也要时刻记得,家婆真的不是妈。
有些事,你可以向妈妈抱怨,撒娇,但绝对不要对家婆做这些;
有些事,可以理直气壮地拜托妈妈去做,但不能指望家婆也一样。
英文里,公婆的单词是parent(s)-in-law,意思是法律上的父母,更贴切一点,就是“名义上的父母”。
如果不是嫁给一个人,或许你与家婆终生都不会有任何交集。
所以这世上,真的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家婆和媳妇必须和睦相处。
如果处得来,那当然很好;处不来,就做好自己的角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