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亲子教育】长大后,最容易被社会淘汰的6种孩子,现在就能看出来! -MamaClub
必须要承认,现代父母养孩子的难度,日益剧增。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光有一纸好成绩远远不够,还得让他们具备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能力。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长大后最容易被社会淘汰的孩子,从这几个细节就能看出来。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具备这6个特点,一定要提高警惕,越早改正越好!
不能独立的孩子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大多数孩子都浸泡在了安逸无忧的蜜罐中,享受父母家人给予的宠爱。
以至于现在身边能够独立的孩子,越来越少。
当初看《爱的厘米》,观众从关震雷身上,狠狠了解了一把“妈宝男”、“巨婴”、“扶弟魔”的实际概念。
找不到工作——靠父母;
买不起房子——靠姐姐;
娶不到老婆——靠全家。
像他这样,二三十岁还躲在父母身后的孩子,比比皆是,不论发生什么问题,都习惯性的依靠父母解决,自己则躲在一边,不知所措。
这样的孩子,当步入社会以后,会步履维艰。
有个读大学的女孩,就是家里妥妥的小公主,自己的衣物从来不洗,每周都寄回家,父母洗干晒净了再给她寄回来。
宿舍的床单也是由她妈妈,一月一换,自己从来不会整理,甚至连被也不折。
毕业后,她光半年内就换了三四份工作,结婚后也因为什么都不会做,遭到婆家嫌弃,一年不到就离了婚。
不能独立的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巨婴”,父母不可能陪我们走完人生的全程,更不可能时刻搀扶着我们前行。
只有从小学会独立,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游刃有余,才能在一次次摔倒摸爬中砥砺前行。
身为父母,我们得学会适当放手,还给孩子独自体验人生的机会,唯有如此,我们才算是给了孩子,立足社会的第一节课。
不够自律的孩子
我们很容易发现,成功的人总是自律的。
有位伟人,五岁学写毛笔字的时候,就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毛笔字。
有一次和妈妈去探望亲戚,回来时因为天色太晚,妈妈就催着他赶紧睡觉。
结果刚走到床前,他猛然想起自己今天的字还没有练,便又回到书桌跟前练字。
妈妈劝他:
“算了吧,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他却说:
“不行!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说完便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直到完成了目标,才回到床上睡觉。
拉开彼此人生差距的,其实并不是智商、家境,而是自律;不自律的孩子,很容易放弃、退缩和妥协,所以无论做什么,都难以成功。
说好只看半小时电视,结果超了时间,还在讨价还价;说好每天背10个单词,结果坚持三天,就抛之脑后;说好放假前三周就要把作业写完,结果开学前一天还在挑灯夜补…
其实不自律的不仅仅是孩子,大多数成年人也是如此,拖拖拉拉,推三阻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自律二字虽小,坚持下去很难,可为人父母,我们必须肩负起孩子的榜样作用。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换句话说,我们想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自律,只要我们能活出典范的模样,孩子自然会成长为我们理想中的模样。
输不起的孩子
林志颖和小小志曾一起参加过一场“赛猪比赛”。
当别的小朋友都拉着小猪奔跑时,小小志的猪仔选择了掉链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看着其他人都陆陆续续到达了终点,小小志情绪爆发,不愿意再继续比赛,害怕自己会因此“输掉”。
怕输是孩子的天性,心理学家Guy Winc说:
“失败会让人觉得自己渺小。”
我们不得不承认,失败感会让孩子的自尊受创,让他们感觉自己能力差、不聪明,从而影响了他们继续坚持的信心。
可如果孩子一直因为“怕输”而怯步,不敢坚持和挑战,那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也同样“赢不了”。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直面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
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值得享受回味的过程。
霍思燕和儿子嗯哼出行的时候,因为嗯哼害怕指错路,所以让妈妈给司机指路。
霍思燕问:
“你是害怕错吗?”
得到嗯哼的答案后,她也给予了耐心的教育,帮助孩子克服怕错的心理。
想让孩子输的起,那么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时的安慰,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失败,克服自己的恐惧,满怀信心地前行。
过于自私的孩子
有位妈妈在上周朋友聚餐的时候,点了一份孩子们很喜欢的虾球。
有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直接把盛有虾球的盘子,端到了自己的面前,不允许其他人去碰。
只要遇到喜欢的菜,他就拼命地往自己的盘子里夹,小盘子堆的高高的,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
朋友只能无奈的说:
“惯坏了,惯坏了。”
其实现在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自私”的表现,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玩具,不允许分享自己的零食。
这些并不代表你的孩子差,仅仅是在提醒你,你的孩子缺乏共处、合作、谦让、携手的意识和经历,避免孩子长大后,仍然保持自私自利的习惯,影响他的社会生活。
做HR的朋友经常说,他们公司筛人的标准中,其中一条就是不能自私,自私的人无法和同事友好相处,也很难融入团队和集体。
在职场上,无法换位思考,无法以同理心看待别人,时间长了,自然不适合在团体环境中生存,所以自私虽然不是错误,但是也是需要父母及时引导和沟通的。
带孩子多融入集体环境,鼓励孩子和他人分享合作,学会同理心,考虑别人的感受。
相信这些看似微小的能力,都会成为今后融入社会的踏脚石。
没有主见的孩子
编辑部的实习生里,有这样一个女孩子。
同事问她“周末出来团建怎么样”、“要不要一起去做美甲”、“一起去看话剧怎么样”。
她都是回答:
“你等下,我问问我妈行不行。”
一个刚20出头的女孩,凡事都不能自己做主,处处询问妈妈的意见,自然也很难让别人发现她自身的魅力。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没有主见是因为父母剥夺了他们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就像《以家人之名》中的齐明月,被妈妈否定的太多,结果和朋友出去,连点菜都不敢自己决定。
很多时候,父母应当将选择权和决定权,还给孩子,不要用自认为好的方式,肆意干涉孩子决定的权利。
缺乏教养的孩子
熊孩子的新闻,真的一抓一大把。
曾经有一名男孩在奶茶店门口,用脚两次踢踹由工作人员扮成的玩偶。
当孩子第一次踢踹时,就有路人提醒他玩偶里面有人,可小男孩不以为然,又上前踢了一脚。
站在一旁的父母,不仅不阻止不教育,自己也上前揪了工作人员的耳朵。
果然,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孩子缺乏教养,大多都是父母的教育失格,而且缺乏教养的孩子,迟早都会狠狠吃一把社会的苦,补上从父母那缺失的一课。
一个人的教养,才是决定他人生高度的关键。
正如蔡元培所说: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教养不是天生,需要父母后天时时把关。
为人父母,唯有先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才是奠定孩子未来高度的基础。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Group – 好康群】
https://bit.ly/MamaClub-Promotion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