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爱哭的孩子”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家长如何正确应对? -MamaClub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会常常以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例如:在饥饿时哭泣,需要更换尿布时哭泣,无聊时哭泣等等。
“哭泣”已经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信号”,当婴儿长大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孩子的哭声将会减少,这是属于正常的。
通常,在孩子3岁以后,他们的情绪变得非常丰富,并且经常会有很多的情绪。
比如快乐、愤怒、悲伤等,这也表明父母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内心想法。
但是,一些父母发现孩子爱哭,并且会因为小事而哭很长的时间而感到非常之头痛,因此表现得很不耐烦。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其实是很有限的,孩子们还不成熟,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关心照顾。
每个孩子都很敏感,但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
尽管有些婴儿并不怎么爱哭,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拥有坚强的内心。
而事实上,适当的“哭泣”还可以有效地排解他们紧张不安的情绪,这有利于身心健康。
那么,为什么孩子总爱哭,而且有的一哭就总是停不下来呢?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来应对呢?
不断殴打并责骂孩子
有些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当看到孩子犯错不听话,还老哭泣时,就会表现得很不耐烦,甚至经常会采取殴打和责备的手段来对待。
当孩子幼小的心灵长期受到重创,就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胆怯,做事畏缩,也越来越爱哭泣。
因为除了哭,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并不懂事,因此当孩子在哭时,只是简单地安慰了下就随他们,认为哭完就了事了,长大就不会哭了,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事实上,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解决方案:注意内在变化的孩子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柔软和敏感的。
在很多时候,孩子都是需要父母的赞许和鼓励。
无论在实际行动上,还是在精神上,如果父母可以多多鼓励孩子,给他们“支柱”,孩子将会变得越来越乐观开朗,同时性格也会渐渐好转;
如果父母总是攻击孩子或否认孩子,那么,孩子也将会逐渐地失去信心,总觉得自己没有一样好,就会走上性格内向和沮丧,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自闭症。
对儿童的冷暴力
除了殴打和责骂孩子外,有些父母会采取冷暴力:无视孩子的存在,抵制或故意疏远孩子,使他们感到被排斥在外。
或许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可是代表他们的一切。
如果孩子经常受到冷落,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孤独无助,同时也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他们会担心自己的父母已经不想要他们了,并且常常为琐事而哭泣。
解决方案:给孩子足够的爱心和陪伴
家长们应该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抚养孩子,但是许多父母在与孩子在相处过程中,常常以“打骂”或者“冷暴力”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
时间一久,孩子就会产生鄙视父母的严重心理。
严格地来讲,这种教育方式会改变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因为孩子一旦缺乏爱心和陪伴,和父母之间是很难有深刻的情感交流的。
因此,当他们遇到一些非常敏感的事情时,他们还不准备告诉父母,与父母们分享心中的喜怒,所以作为家长也只能默默地忍受。
过于宠爱孩子
如今,也有许多的父母或长辈过于宠爱孩子,尤其是一些老人抚养的孩子,整天围绕着孩子转,只要他们一哭闹,不管孩子做什么或是要什么,毫不犹豫都一一满足。
这一方面也导致了懒惰的行为破坏了孩子的行动能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他们的“哭泣”,因此只要孩子觉得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一切就必须听由他的,达不到目的就试图通过哭泣来打动别人以赢得自己的满足。
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能力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长辈,必须提高孩子,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的能力。
以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以及对父母长辈们的长期依赖,使孩子更加懂事、听话,才能适应更多不同的环境并在遇到事情时,心理能够更具有“韧性”。
如果你始终认为您的孩子是个婴儿,无论您多大年纪,这个孩子永远都是一个“巨大的婴儿”,在长大以后,遇见一点小事挫折也会很软弱跟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