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亲子教育】“我女儿被班级孤立了”:那些孤单孩子,不是不合群,而是… -MamaClub
有一位妈妈向朋友抱怨,说花了不少钱给女儿报了英语补习班,但孩子最近就是不愿意去了。
原因既不是孩子跟不上进度,也不是老师教得不好,而是因为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分组游戏环节。
这个环节是几个孩子自己分组,表演对话故事。
她女儿每到这个环节就压力很大,因为她总是落单的那个。
即使后来被老师安排到某个小组里,也没有什么好的角色给她,永远都是最没存在感的小配角。
这位妈妈很替孩子着急。
她觉得按理说女儿不算成绩差的、平时在班上也有好朋友,怎么就融入不进去一个英语小课堂呢?
妈妈的这番话,让人联想到了一个综艺《五十里桃花坞》,里面也有类似的场景。
包括郭麒麟在内,有 15 位明星一起分房间。
郭麒麟以为:会有人主动给他抛橄榄枝,邀请他一起住。
可等来等去,大家很快互相搭伴,两两一组,选好了房间,最后只剩他一人落了单。
没选到房间,也没人邀请他一起住,他有点不知所措。
郭麒麟说,自己是个被动的人,其实他一直在等待别人邀请。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发现,两个能力、努力程度、学历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总是主动的人,会显得更幸运。
而被动等待别人挑选或期待别人热情的人,往往容易失去机会。
斯坦福大学教授 Tina Seelig 曾说:
幸运很少像闪电一样,孤立而戏剧性地降临,相反,幸运更像风,它有推动力,绝非偶然。
那些被机会、机遇垂青的孩子,身上都少不了一个特质——积极主动。
孩子越主动,能抓住机会的概率越大,也越自信、幸福。
而凡事要主动,遵从内心,也是我们父母应该早点给孩子上的一节课。
主动
能让孩子收获自尊自信
凡事积极主动,不是讨好,它更像是突破自己。
孩子成长路上的成功,可能并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就是孩子一步步战胜我的正向心理体验。
而积极主动,能帮孩子带来这种正向的体验。
有个实验团队曾用小白鼠,做过一个「热源争夺实验」:
她们把一个冰冷的方形盒子里,设计成只有一个角落很温暖,然后,让 4 只小白鼠进行竞争。
之前,这 4 只小白鼠,曾在另一组实验中展开过争夺。
她们发现:在上一组实验中积极争抢,获胜多的小白鼠,在热源争夺中,也更容易获胜。
实验团队进一步研究这些小白鼠的大脑。
发现,总是能争抢,最终获胜的小白鼠,它的大脑负责进阶的神经突触,连接强度明显增加了。
也就是说,多次积极主动并获胜后,小白鼠的大脑发生了质变,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能更多获胜。
这就是「胜利者效应」,在人类身上也适用。
孩子无论学习还是社交,如果有一次的成功经历,就很可能改变大脑,改变生理结构,在下一轮竞争中更易胜出。
而成功的经历,往往跟一个孩子主动被动的态度挂钩,一个凡事被动、喜欢等待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与成功绝缘的。
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个 3、4 岁的外国女孩,挑战跳凳子。
她一次跌倒,摔下来,却一次次爬起来重新来过。
经过十多次的反复尝试,终于成功了,女孩站在凳子上,欢欣鼓舞。
经历了积极主动的挑战,女孩身心都会成长。
而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孩子就很难尝到成功的滋味,也很难体验到正向的心理反馈,自信也不容易建立起来。
主动
能让孩子抓住更多机遇
积极主动,虽然不意味着话语权,但能让孩子有更多可能性。
而沉默,大多数时候意味着没有,没想法、没需求、没情绪、没意见、没自我、没人权…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积极主动的孩子,不是争抢,而是展现自己,表明态度,向外界伸出了自己「愿意合作」的双手,而此时,才能达成更多可能性。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是罗伯特・清崎讲述的自己童年真实的经历。
他羡慕同学家有海滨别墅,但却被同学拒绝邀请去玩。
于是罗伯特也想要学会赚钱。
他和同学迈克,收集了铅制牙膏皮,自己「铸」钱币,当得知这是非法的,他开始主动向迈克的爸爸请教怎么赚钱。
迈克的爸爸,被这个有想法又有头脑的孩子一点点打动,他把学校里学不到财商知识、社会规则全都教给了罗伯特。
罗伯特因此开发了自己的商业头脑,从十几岁,就开启了商业生涯。
童年的这段经历,也直接成就了罗伯特,让他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投资家。
积极主动地表明自己的意愿和决心,实际上,是在扩大一个人机会的概率。
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人生,也有着各种可能性,如果孩子们懂得主动展现自己,他就可能得到更多资源和机会,很可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孩子越主动,越幸运,越自信
日常很多孩子,交朋友,学习,遇到机会明明很想要,内心也愿意参与,却态度欠缺主动。
但很多机会是不等人的,错失机会后,孩子又难免懊悔自责。
想培养一个对生活主动的孩子,首先要帮孩子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
思维决定行动,一旦孩子改变了思考习惯,他们的行动也就主动起来。
1、建议孩子走出舒适区,承担点小小的风险
斯坦福大学教授 Tina Seelig 常常鼓励学生们填写「承担风险表」。
比如,尝试承担智力风险,解决一些自己从没解决过的问题;尝试社会风险,在火车上与邻座交谈;或尝试情绪风险,告诉真正在乎的人,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尝试承担风险,并不是只有风险,还可能带来意外惊喜。
就像孩子主动交朋友,可能被拒绝,也可能从此就获得一个无话不谈的新知己。
跟老师表明自己想为班级服务,想法可能被否定,但更多的,会让老师重新认识自己…
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能让孩子不再固步自封,拓展自己的能力。
就像 Tina Seelig 教授说的:
孩子们如果能通过承担小小的风险,主动把自己带出舒适区,就会时常捕捉到好运。
2、「yes,and」思维,帮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
学习、社交中缺乏主动性的孩子,大多是对自己现有能力不自信。
同时,孩子很难意识到,能力是可以成长的。
即兴喜剧里有一个核心原则,叫做「Yes, and」,就是说,不管好事坏事,都不能拒绝,先要说「是的」,再想办法,变成真正的可能性。
一个孩子如果建立了「yes,and」思维,遇到机会机遇,就不会那么快说不,会在心里列出一些建设性的做法。
这种思考方式,对孩子主动做事,拓展社交范围,有很立竿见影的帮助。
而后续想办法的过程,也有助于孩子更好成长。
3、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心理学家罗杰斯,把父母的爱,分为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
有条件的爱,类似于:只有孩子表现好,父母才表现出爱、亲密和鼓励。
而当孩子没成绩,或暂时落后时,父母就收回这种爱和亲密,取而代之的是指责和批评。
这样的亲密关系压力,会让孩子会因为害怕不确定性,做事喜欢看父母眼色,不敢自己做决定,也不愿挑战新事物,积极主动性就更没有了。
日常教育孩子时,要更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而看清结果。
让孩子在努力和父母的接纳中,肯定自己,建立责任感,他们才能一步步找回自己,找回主动性。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决定一个孩子成就的,不是天赋,也不是运气,而是坚持和主动。
一个总被幸运眷顾的孩子,看似偶然,其实不过是:
主动,让孩子在机会划过时,能稳稳握住;坚持,让孩子在真正的机会来临时,有能力把握。
努力的同时,也一定要教孩子,凡事主动些,会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