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亲子教育】对12岁以后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示弱 -MamaClub
现在的小孩都很早熟,对于孩子正在经历青春期的父母究竟该如何应对,如果你正在面对这个烦恼不妨参考这位妈妈的经验分享。
小拍今年还不到11岁,但是妈妈却觉得她已经有了一点青春期的苗头。因为从激励营回来没几天,两人就闹了不愉快。
妈妈和她说:“妈妈周日要参加签售会哦。”
小拍激动起来:“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妈妈回答说:“可以啊,你可以在台下当观众。”
她一听到要在台下,就不高兴了,嘟起嘴巴说:“那我也有在书上签名啊,为什么不可以和妈妈一起参加?”
“那你每次在台上演出,我和爸爸也会在台下给你捧场啊。”
“我又没要你们去。”她斜着眼睛,不看妈妈。
女儿的一句话把妈妈气疯了,可妈妈也不甘示弱,故意放出狠话:“好啊,那你以后演出,我们都不去看了。”
“不看就不看。”她回嘴的速度,比闪电还快。
妈妈心里觉得,从激励营回来的小拍,好像突然长大了不少,不知道什么时候去见过了梁静茹,竟然有了勇气,和她顶嘴。
当妈妈和朋友聊起这事的时候,朋友哈哈大笑,笑声里好像还暗藏着一点幸灾乐祸:“这简直跟我女儿一模一样,哈哈哈…被顶嘴的感觉不好受吧。”
朋友是高兴了,而这位妈妈却不开心了,因为朋友女儿已经15岁了,是正当青春期;而她女儿都还不到11岁,这么早开始叛逆,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传说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一言九顶”,这位妈妈算是有点体会了。
以前年龄小的时候,孩子都怕父母,有不同意见时,也就生个闷气,脸色不太好看。而随着年龄渐渐大起来,他们就在从“怕”迈入“敢”的地界蠕动着。
真正到了青春期,他们就开始义无反顾地“敢”起来了,大不了鱼死网破的精神莫名而生。
曾经有位作家写了她的青春期儿子,感叹自己这样能言善道的人,就是找不到和孩子的交流沟通渠道:
“青春期小孩,避免彼此嫌恶的唯一办法就是我闭嘴。
我不知道他要多久才会懂事,也许等他懂事了,他就成为别人的丈夫或者别人的女婿,我并没有享受到他的耐心和宽容。”
而妈妈的小孩现在可能还处于刚开始的阶段,为了避免以后母女成仇,她也在思考是不是也要提前学习和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沟通。
后来,小拍妈妈看了一个综艺节目,当时请来了一位心理学教授来聊聊亲子沟通的话题,她在节目中提到了青春期孩子的问题。
这里整理了几点,是各位妈妈非常受用的。
【1、话少,点到为止】
教授认为,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都是垃圾。没必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讲道理,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遇到什么事情,只要点到为止就好。比如他和同学发生冲突,平静地问一句“发生什么事了”,接着再说三五句,就要扭头走开。
【2、尊重他,多商量】
有的妈妈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就是想多说两句怎么办?
那就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多尊重他,多商量。谈论某件事情时,可以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这么做”,而不是指责他“就你傻,你怎么能这样”。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教授建议:在初中到高中的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和孩子聊得最多的是,人这一辈子有哪些活法,这个“活法”很重要。
比如,我觉得你的记忆力特别好,可以做哪一类的工作;或者你操作性好,你可以做哪一类工作。在高中毕业考试之前,给他提出大概五种可以发展的未来的方向。
不过这是需要高瞻远瞩的全局观眼界,是相当考验父母的。
【3、尽量不发生冲突,父母要学会示弱】
曾经还有父母跑到教授面前诉苦:“我那孩子是真的很不争气”,教授通常会劝他:“过了就好,过了就好,就算过不了,也得忍。”
对于十二岁以后的孩子,父母要示弱。想让孩子当场认错,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事后他冷静下来,他会思考父母说过的话。
其实,必要时父母是可以向孩子袒露自己的短处的:“我身体也不好了,体力也不支了,工作的压力也很大,我自己都挠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管你了,我觉得你应该能管好你自己。”
听了这番话,就算孩子表面上没有表现什么,但心里还是会有所思考,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教授还说,她和自己的女儿谈事情的时候,都是去超市或者散步的时候谈,不会坐在家里谈,因为这样两个人都会比较放松。
遇到敏感话题,比如女儿早恋,她也不会唠叨,而是认真写一封很简单的信,用信沟通,给孩子讲述爱情到底和什么有关。
后来,女儿回信时写着“给可爱的妈妈”。会这样回信,女儿大概率是听进了妈妈的劝告。
看见教授当年和青春期女儿对话,也是要小心翼翼的样子,小拍妈妈心里有点平衡了。
然而,教授说的这些技巧,也许不适用于每一个家庭,但是她传递的是,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要转变角色、改变策略的理念。
小拍正在慢慢长大,小拍妈妈不能再用对小宝宝的那一套说话方式,来对待她了。
或许妈妈可以坦诚地跟她说:“签售会的活动是有主办方的,不是妈妈一个人说了算,而且妈妈也没参加过这类活动,都是第一次,所以如果你想上台,妈妈也要看情况呢。”
想明白了之后,妈妈本想和小拍聊一聊这件事,结果一进小拍的房间,她就转头问妈妈:“妈妈,我还是搞不懂,捧场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这让妈妈哭笑不得,因为这不是一个青春期孩子会问的问题,她的脸上稚气未脱,到底还是一个在青春期地界来回交替的孩子啊。
这让妈妈想起有一次,和小拍爸爸在外面吃饭,旁边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虽然和父母同坐一桌,却全程玩着平板电脑,不和父母说半句话,连眼神交流也几乎为零。
小拍爸爸小声嘀咕:“这样的父子关系太可怕了。”
妈妈安慰爸爸说:“要庆幸,你永远也不会有一个这样的青春期男孩。”
那么正在经历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是不是都想明白了呢?要知道示弱并不是让孩子看不起自己哦。加油啦,各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