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亲子教育】孩子身上有这5种行为,说明他很痛苦 -MamaClub
翻看新闻,这些年发生了太多小孩子自杀,跳楼的悲剧,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击打着父母脆弱的神经。
你很难用一个原因,去解释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轻生的孩子各有各的烦恼,在父母眼里,可能那就是芝麻粒一样的小事,但到了孩子那里,是比天还大的事。
“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
“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自杀呢?”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迹可循,孩子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前,真的毫无征兆吗?
未必,只是父母没有及时察觉罢了。
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的给予疏导,孩子才不会有自毁自弃的念头。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下面的这些行为,就要格外警惕了。
厌恶学习,专注力特别差
之前见过一位妈妈,她的教育方式很让人窒息。
男孩本来数学成绩不好,随着学的内容越来越多,孩子严重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这位妈妈是怎么对儿子的呢?
总是骂孩子脑子笨,还拿别的孩子压他,几乎每次成绩出来都能听到她怒吼的责备声。
这也造成了恶性循环,妈妈越是骂他,他越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学好数学,对学习厌恶透顶,慢慢的沉迷于手机游戏。
后来跟孩子接触多了才发现,他根本不是不想学数学,而是真的学不懂,但妈妈压根就不问问他哪里学不会,只会一股脑的贬损他。
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度反感时,其实这正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希望父母能够帮助他越过这个学习障碍。
所以,当孩子做题坐不住,两眼放空,专注力不好时,骂孩子笨不可取,说“你一定能做出来”也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他就是不会啊。
要真正的帮孩子,就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比如孩子跟不上老师讲课,我们可以每天帮助孩子补一遍知识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孩子讲,多给孩子举例子,例子让人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明白。
如果是孩子因为知识不熟练,导致做题有障碍,可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由孩子做老师,父母做学生,拿块小黑板,让他给你讲讲今天学到的新内容,这样强化了孩子的记忆,做题就容易多了。
这一招不仅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所有的小孩都可以试试。
网有位妈妈就用这个方法,有很大的收获,她的这个方法也引来很多父母的赞同。
“机智的我没有给孩子报补习班,而是报了孩子的补习班!准备好白板板擦,让孩子把每天的课讲给我,一堂课五块钱,比补习班便宜多了!”
总之,当孩子厌恶学习时,千万不要主观的责怪孩子不努力,他可能真的是学不会某个知识点,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心底里接纳孩子,给他实实在在的帮助。
伤害自己的身体
有句很扎心的话:“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
对还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的孩子来说,当内心积攒了太多负能量,父母又漠不关心时,很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有的孩子还会钻牛角尖,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有个患抑郁症的女孩,哭着讲自己的痛苦。
她说自己自残了无数次,妈妈都不知道,无数次想过死,也没人知道。
因为弟弟快考试了,妈妈的心思全在弟弟身上,当她想跟妈妈诉说自己的难过时,发现妈妈根本没有兴趣听,好几次打断她,只能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
妈妈这次错过了听孩子诉委屈的机会,可能以后孩子都会紧闭心门了,接着隔阂和距离就趁虚而入。
心理学上有句名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在孩子一次次的喊叫得不到回答,一次次的求助被无视,一次次的委屈无处宣泄,长此以往,孩子对生命,对自己就会陷入怀疑和焦虑中。
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咬指甲,撞头,捶打自己,割腕等行为时,说明他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裂缝,心理的痛苦通过身体的残害,而得以暂时的宣泄。
父母这时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是不是对孩子过于严苛,是不是只关注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等。
身边有个妈妈,他们家每周都会举行亲子座谈会,每个人都分享一下自己的开心和不开心,她说这样做能知晓孩子的状态,这样当孩子遇到委屈时,他会明白,爸爸妈妈永远在他身后,是他最有力的后盾。
对孩子来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儿,父母的鼓励和爱,就像及时雨,雪中炭,比什么都重要。
经常扬言要离家出走
小孩离家出走的新闻屡见不鲜,因为成绩不好怕惩罚而出走,因为闹别扭而离家出走,因为被父母打骂而出走…
家本来应该是最能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宿感的地方,为何孩子宁愿去外面冒险,也不愿跟父母同处一个屋檐下呢?
这其中会有孩子赌气的成分,还有不计后果的任性,但更多的还是父母跟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
有个女孩跟妈妈吵架,妈妈一气之下把她锁在了房间里,就去忙自己的事了,没想到孩子弄开锁以后离家出走了。
警察看到女孩淋着雨在街头哭泣,听了孩子的诉苦,为了平复她的心情,这位超有耐心的警察大叔开导了孩子近三个小时。
妈妈来到警局接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待孩子太粗暴了,承诺以后会好好交流,母女俩才解开心结。
当孩子经常说自己要离家出走时,父母千万不要当做玩笑话,而是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宁愿去外面找温暖,也不愿意听父母对自己的苛责,足以说明孩子不再信任父母,不再轻易对父母敞开心扉。
这一次可能是离家出走,下次可能就真的躲得远远的,不让父母找到。
离家出走是个信号,告诉我们该改变自己严酷的教育方式,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与孩子坦诚的聊天,耐心的听他的申辩。
重塑孩子对家,对父母的期望,有家愿回,有苦可诉,这样孩子才不会轻易走极端。
突然不再跟朋友一起玩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交是孩子校园生活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同龄人带给孩子的友谊,影响也是很大的。
但由于小孩子直来直去,很容易产生摩擦和碰撞,有的孩子笑笑就过了,有的心思敏感的孩子,当和小伙伴有矛盾时,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和沮丧感,甚至有可能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有位妈妈5岁的孩子就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孩子,由于这几年都是奶奶在带,奶奶为了孩子不哭不闹不惹事,经常让孩子宅在家看动画片,也很少允许孩子出去和其他小孩玩耍。
这一度导致孩子上了幼儿园,社交这块一片空白,他特别想融入其他孩子群,相处愉快时还好,一旦跟别的小孩产生冲突,妈妈发现儿子就会惊慌失措,慢慢的,也不敢再找别人玩了。
妈妈意识到孩子原先没有社交经验,遇到矛盾就回避冲突,害怕跟人起争执,就很耐心的跟儿子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告诉孩子再好的朋友也会吵架,这不是谁的错,享受过程。
然后她又告诉孩子,可以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家里玩,锻炼孩子跟人相处的能力,孩子慢慢话也多了,不再畏手畏脚。
没有孩子不需要朋友,哪怕只有一个朋友,也能被友情的阳光普照。
当孩子突然间因为朋友失落时,不要当做一件小事冷处理,要多跟孩子说说话,解开他的疑虑和担忧。
在韩国电影《我们的世界》里,内向善良的李善因为交不到朋友而郁郁寡欢,后来好不容易交到一个朋友,又遭到背叛,女孩的心灵遭受两次连环打击。
忙于生计的父母没有时间来多关心李善,这个啃破指甲的女孩令人无比心疼。
孩子渴望友谊,但也容易被友谊伤害到,父母这个时候的温柔开导,耐心倾听,和喝水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孩子讲话停不下来
如果你的孩子不停地打断你,不断地跟你说话时,说明他缺少父母的关注,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夺取关注。
有一次去饭店吃饭,正好那时老板娘也不是很忙,她的儿子看到妈妈在刷视频,就跑到妈妈怀里,想跟妈妈说一件今天发生的趣闻,这位妈妈在那里有一句没一句的应和着,眼睛还是盯着屏幕。
孩子看妈妈也不看自己,就故意很大声的说话,妈妈这时候依旧不理不睬,孩子气得要踢椅子,制造出噪音,这时妈妈才有了反应,把儿子训了一顿,孩子委屈的跑自己屋里去了。
目睹一切的客人在一边吃饭,一边替孩子着急的不得了。
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想妈妈听自己说完一件事,让妈妈夸夸自己,所以才絮絮叨叨不停。
心理学家韦伯提出一个词叫“童年情感忽视”,指的是童年时期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
当你不停玩手机时,可能错失了一次跟孩子谈心的机会,当你琐事缠身时,可能孩子也在眼巴巴等着你的回应。
和不停说话一样,撒泼,叛逆的背后,都是在寻求缺失的爱和关怀。
不是只有充裕的物质,漂亮的玩具统统给孩子,才叫爱孩子,多陪伴孩子,多跟孩子谈天说地,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这才是孩子一生幸福感的源泉。
当出现以上5种迹象时,正是孩子在向你寻求关爱和帮助。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孩子内心的诉求,读懂孩子的心理,才能走进孩子的心。
一个孩子感到被接纳,被理解,被爱,他才会有强大的力量,才不会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