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善于认错的父母,养不出失败的孩子 -MamaClub

父母也是人,难免犯错。但是或是碍于面子、或是碍于权威,父母往往对自己的错误打马虎,不承认,敷衍了事。

然而比起犯错误,如何对待错误往往更重要。

可以犯错,但要认错。因为一次真诚有方法的认错是实际行动,顶的上一百句空空的口头教育。

 

父母勇于认错,孩子敢于担当

拒不承认并不会让形象高大,坦率认错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有时候,道歉的那一刻才是最令人钦佩的。

《小欢喜》这部电视剧中有对父子因为常年不沟通积累了很多矛盾和误解。

在强力责备的方式无果,反而激起逆反心理之后,爸爸从儿子对自己的模仿中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多年对孩子缺乏关心,以愧疚对孩子道歉,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

这种姿态也让儿子能心平气和地重新审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负责,敢担当。

权威不是高高在上,掌控一切,而是以行为话语真正服人。

明明错了还不承认,孩子不仅会感到不公平和气愤,从心里不服管,还会效仿父母,待人严苛,待己宽容。

试想我们在生活中也面对“没理又嘴硬”的上级权威时,也定不会在心里真地信服,反而会将这种情绪带到其他事上。

所谓父母不承担,孩子不担当。

错误并不是大事,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但是只有能认识到问题并道歉的父母或许才能让孩子在身教中真正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真诚认错,孩子富有同理心

认错却态度敷衍,往往让道歉成推卸。

孩子长大后也会效仿父母不考虑他人感受,凡事只在乎自己“脱身”责任。

孩子青春期打架逃学,无叛逆不尽其极,学校老师屡次劝说无果,这与爸妈长期的双标不无关联。

自己做错从不承认,孩子做错却绝对不行。

以双重标准维护绝对权威,让孩子小时候敢怒不敢言,最后全都日渐积累,趁着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全部爆发。

同时还将成年人的傲慢、不在乎他人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孩子。

他们最常见的两种道歉方式,要么不真诚不真实,总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孩子身上的理由。

“要不是你淘气,我也不会发火”,“我本来不想打你,但都是你把书桌弄乱了”,这类话语看似道歉,其实只是推卸责任,把自己情绪失控的锅全都追根溯源到孩子身上。

要么就是言行间充满着不耐烦的态度,一边做别的事一边说“好了好了,我错了行了吧!赶紧去一边儿去!”。

敷衍了事的态度让孩子感不到被尊重,句中的道歉字眼说出来就成了漫不经心的斥责,让孩子再次受伤。

相反,如果家长如果能在道歉时多些真诚,比如停下手里的活,注视孩子,说一声没有“但是”的“对不起”,表达出自己的内疚。

孩子就会感受到家长的抱歉,体会到自己的感受被重视,转而也会反过来站在父母角度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

这样一来,孩子一来不会感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愤懑,日后演化为激烈的叛逆,二来也会变得更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不会只为了自己的颜面伤害他人,具有同理心。

 

父母坦然认错,孩子明辨是非

坦然地认错,会让孩子明是非,善判断,勇于自我反省。

小蝶父母非常没有父母架子,如果有时候情绪失控发火,他们会先因为没控制好情绪真诚向孩子道歉,表达出内疚说对不起。

随后他们会主动给出补救措施,周末去公园或者其他地方玩来弥补今天的过失,并且承诺下次不再这样。

其实孩子比想象中大度,并不会为难家长。

在父母道歉后会主动和解,思考自己的问题,最后双方既公平地厘清责任,又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既让孩子感受到真诚,又让双方都因此得到改进。

事实上,跟孩子道歉并不会让我们丢面子,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尊重和平等,可以拉进和孩子在距离。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面对自己的错误躲躲闪闪,用家长的“特权”给自己免责。

那么也就不要抱怨孩子日后遇到和自己的面子、利益有关的事情,即使错了也不承认,只会向无关的人和事找理由,混淆是非了。

道歉不会让家长有失威严,只会让孩子打心眼里觉得家长是敢于承担、是非公正的好爸爸、好妈妈。

做好榜样,才是值得敬佩的好父母。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