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亲子教育】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10年后的差别竟然这么大 -MamaClub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
放假第一天,母慈子孝;放假一周后,鸡飞狗跳。
而鸡飞狗跳的最大原因,不外乎妈妈们忙的晕头转向,孩子们却还在呼呼大睡或者躺着刷手机。
其实,相比于上补习班,写作业,教孩子做一些家务反倒更有意义。
因为无论男孩女孩,未来终究要独立生活,而做家务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会更好
做家务和成绩也能挂上钩吗?
答案是肯定的。
曾经有一项调查小组对2万名小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结果显示:
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提高了27倍!
这样的结果看似意外,细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
孩子做家务,不仅养成了优秀的生活习惯,更锻炼了他们手眼协调以及时间规划能力,比如:
孩子在收拾玩具房时,需要将不同类别的玩具分门别类,放入不同箱子里。
大一点的孩子在学习做饭时,需要考虑先做哪些准备工作,最后又需要做哪些收尾工作。
如此,孩子便能在无形之中,既动手又动脑。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在生活中学习这些,也比专门读书学习有意思的多,接受的程度也更高。
不仅如此,做家务还能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发展,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说过:
儿童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越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而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手指肯定会做一些复杂精细的动作,由此促进大脑血流量增加,让孩子的思维能够更加敏捷。
因此,还觉得做家务只会耽误学习的父母可要转变一下思路了,有机会就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吧。
做家务的孩子,更有责任感
不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来说,责任感都是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
参与家务劳动,就是一个家庭培养全家人成员意识的重要方式,同时能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妈妈在做家务,其他成员就会觉得“家务”这件事本就应该妈妈做,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
长此以往,孩子对家庭责任这方面会愈加冷漠,也学不会感恩,无法体谅父母的不易。
有一位男生对妈妈表示:希望妈妈不要再逼他做家务了。
这位妈妈听后,果断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她说:
“你现在做家务,你会有责任感,你将来的时候,你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这位妈妈的一番言论,也引得不少人称赞!
诚然,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懂得体谅家人的不易,愿意与家人共同分担辛苦。
而这样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心中必然充满着阳光与爱,走上社会也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班主任为了测试班级同学的责任心,在某一天故意将用于打扫班级的拖把、垃圾桶放倒,然后观察同学们的反应。
大部分同学在看见倒地的拖把后,都选择了直接跨过,直到一位男同学,不仅将拖把、垃圾桶扶正,还用扫把扫起了从垃圾桶里掉出的垃圾。
事后,班主任问了这名男同学,才知道他的母亲在家中一直在教他做家务。
虽然只是扶起拖把这一件小事,但从中便可看到一个人的责任心。
责任心藏于细节之中,细节之中又可窥见人品。
想让孩子也成为这样有责任心的人,父母从现在开始就要舍得“用”孩子,让他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假期正是教孩子做家务的好时机,但是有的孩子之前从来没做过家务,再加之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身子自然懒散些。
作为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呢?
首先,不提倡用金钱来鼓励孩子做家务。
也许有的父母习惯了孩子做家务给钱,但这样会造成两种结果:
一是无法让孩子认识到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
二是孩子若习惯了这样,日后做其他事情也会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做。
既然如此,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呢?
1.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当你命令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他是不是总是很不情愿,拖拖拉拉。
这是因为孩子接收到的只是你的单一“指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比过去的孩子 更自主,也更渴望有选择的权利。
因此,我们可开一个小型家庭会议,将家中需要做的家务罗列下来,让孩子选择其中的1~2项来做。
这样既提高了他的参与度,又可以让他知道家务活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做的。
2. 偶尔“示弱”
有时候孩子虽然嘴上答应做家务,但也有出现临时抗拒做家务,身子特别重的情况。
妈妈可以尝试“示弱”的方法,对孩子说:
宝贝,妈妈今天做了好多事啊,现在我很累,你可以帮帮我吗?
孩子听了,说不定就会乖乖动手了。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求助,会给他们一种“我是被需要的”心理暗示,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做家务的满足感和参与感。
3. 不要吝啬表扬
试想,如果你做了一件自我感觉很不错的事,但是却没有换来任何的夸奖,是不是也会瞬间丧失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呢?
孩子亦是如此。
因此,当孩子完成一项劳动后,父母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话:
宝贝,你整理玩具好快呀,怎么这么能干!妈妈都没有你会整理呢。
多多表扬,鼓励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认可了,这样他才愿意下次继续这么做。
不过要提醒父母的是,当你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到某件事,而不是随口一夸哦。
其实,无论孩子多大,我们都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到劳动中来,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实都能做一些不同程度的家务。
而父母,就是要懂得适时放手,舍得“用”孩子。
长期下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