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专栏区-刘莉荟】痔疮到底是什么?每四人中就可能有三个人得过痔疮 -MamaClub
久坐、便秘、爱吃辣食物、举重、孕妇也可能得痔疮?!
痔疮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四个人中就可能有三个人有过痔疮。
痔疮发作时,常让病人痛到受不了、坐立不安,屁股好像有针那样,根本坐不下,甚至影响日常工作与作息。
痔疮通常称为「肛门和直肠的静脉曲张」。
就是指肛门和直肠下段内部还有周围的血管发生不正常的扩张和膨胀,导致充血血管及肌肉纤维破裂,就会形成痔疮。
因为肛门和直肠位于人体的下半部,血液回流本来就不容易,这种状况更容易发生在久站、久坐的人身上。
长时间累积的压力可能造成血液回流不足的情况,就会导致痔疮充血。
在肛门部位有一个称为「齿状线」(Dentate Line)的构造,在这个线以上的痔疮成为内痔,而生长在线以下的称作外痔。
【内痔】
早期症状以排便或便后出血为主,晚期可能因痔疮体积慢慢变大,排便时会被推出肛门外(脱出)。
内痔也有严重度分级:
第一级:排便时可能出现少量出血,也可能会觉得搔痒感也有分泌物,痔疮没有脱出肛门。
第二级:除了会出血外,排便时痔疮会脱出肛门,但排便后会自动缩回。
第三级:痔疮持续增大,排便脱出肛门后,必须用手将痔疮推回肛门。
第四级:痔疮大到无法推入肛门,并且会伴随著剧痛,甚至爆裂流血。
痔疮长在肛门四周,由于与衣服及皮肤摩擦而产生剧烈疼痛。
无论站、走动、躺著都会痛,影响日常生活。
【外痔】
形状较不规则而且也不容易出血,时常会以疼痛肿胀、搔痒、异物感为主要的症状,而疼痛及搔痒感比较为明显的症状。
以下是痔疮的高危险群:
1. 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造就疾病的原因;
2. 熬夜、作息不正常;
3. 便祕、腹泻,不良的排便习惯;
4. 纤维和水分摄取不足;
5. 爱吃辛辣食物;
6. 久站、久坐、怀孕,使腹部压力增加;
7. 家族有痔疮的历史(有家人得过痔疮);
8. 酗酒的病人;
9. 时常搬运重物的人或者练举重的运动人士也是痔疮好发人群之一。
(由于在举重时会增加肛门内壁的静脉压力,当静脉被长期施压,就会变成内痔,情况恶化的话还可能变成外痔)
1. 排便时出现鲜红色的血;
2. 肛门有肿大的异物感;
3. 动肛门时会痛或者持续性的疼痛;
4. 搔痒感、灼热感;
5. 有块状的物体从肛门脱出来。
1. 避免久站、久坐。
2. 避免排便时间过久:一般排便时间建议不要超过5分钟,所以不要带手机或书籍进厕所,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延长大便的时间,肛门压力增加,更容易引发痔疮。
3. 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大便时大不出的话也不要硬硬去挤出来,会造成肛门受损,有便意才上厕所。
4. 保持肛门清洁与乾燥,便后可用清水冲洗肛门。
5. 避免熬夜,以及饮酒或辛辣类等刺激的食物。
6. 足够的饮水量,正常人一天需要喝至少1.5升的水,可以软化粪便更容易排除,也可以预防便秘。
7. 多吃高纤蔬果,可以使大便鬆软,预防便秘。
8. 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9. 如果是练举重的人,运动时需要注意调整姿势来减少下半身的压力。
10. 孕妇因为婴儿的重量压迫肛门的血管,所以是无可避免的,孕妇可以练习放鬆紧绷的肌肉、骨盆,血管也会一起放鬆,来预防痔疮。
依据每个病患的痔疮程度不同,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1. 用药:
痔疮如果尺寸小的话,一般都无痛无痒,可以靠定时服用、涂抹药物治疗/减少疼痛感、消炎,也或者会搭配一些泻药来软化粪便,帮助排便(这些药物可以去询问pharmacy)。
2. 浸泡温水/冰块:
把屁屁浸泡在温水可以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减轻压力、减少疼痛。
方法是以脸盆或容器装水,使整个屁屁泡入水中,水温约40度,每次浸泡10分钟,每日约3-4次。
而冰块可以减少痛楚感。
3. 橡胶圈结扎Rubber Band Ligation:
透过橡胶圈结扎痔疮,阻止供血让它萎缩,几天后痔疮就会自然脱落,跟著粪便排出体外。
适用于第一、第二期、第三期的痔疮患者。
4. 痔疮环状切除手术Stapled Haemorrhoidopexy:
就像订书机的原理,在痔疮根部订起来,然后把痔疮和部分肛门内的组织切掉。
5. 痔动脉结扎Hemorrhoidal Artery Ligation:
这是一项微创治疗,缝合所有供应痔疮吸收血液的动脉来切掉痔疮。
6. 红外线治疗Infrared Coagulation:
通常用于第一/第二期患者,用红外线造成痔疮的组织坏死。
7. 传统痔疮切除手术:
第四级的痔疮必须使用传统手术刀,将脱出来在肛门外的痔疮完全切除。
除此之外,不同医院也提供不同的痔疮手术,所以一些其他的手术,更详细的手术资料可以询问相关医院。
痔疮还是有可能在接受切除手术后的半年或一年后复发。
因此,如果曾经患上痔疮的人,都真的必须改善生活习惯来减低复发的机率。
以上内容【转载自刘茉荟粉丝页】
1. 资料来源:链接一
2. 作者详情:刘莉荟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