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别被奶水不足的5个“假象”迷惑,做好这6点,宝宝一样能吃饱! -MamaClub


有些新手妈妈在生产前难免会因胸部较小而感到焦虑,担心无法为宝宝提供足够的奶水。

其实,乳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脂肪含量。

有些人乳房虽大,但以脂肪为主,乳腺细胞不多,奶水也不一定多。

真正影响奶量的是脑垂体,关键在于宝宝的频繁刺激与泌乳素的配合。

 

产后乳汁少?这是常见现象

的确,有些妈妈在产后头几天乳汁分泌量较少,但这是正常现象。此时应尽量让宝宝多吮吸,因为频繁吸吮可以刺激乳腺,促进乳汁分泌。

研究显示,产后1小时内开始哺乳或挤奶,对建立奶量非常关键,相比产后2~6小时才开始哺乳的妈妈,产后6周的奶量可增加约130%。

所以妈妈不必过度焦虑,产后头几天乳汁量少是生理现象,不要轻信月子酒、催乳药或各种浓汤。

催乳酒含酒精,可能对宝宝和妈妈都不利;过多高脂浓汤容易导致乳腺管堵塞,引起乳房胀痛或乳汁淤积,也不利于产妇恢复。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最重要,水是最佳选择。如果不爱喝水,也可以适量喝清淡的汤。

 

奶水不足先别慌,教你如何判断

很多妈妈都说自己奶水不足,大多数情况下,奶水不足是暂时的或者与喂养方式有关,真正的母乳不足并不多见。不要过早给自己下定论,先观察宝宝和自己的情况再判断。

【如何判断奶水是否真的不足】

妈妈可能表现:

1. 乳房初期胀奶感不明显,乳汁量少;

2. 乳头有轻微不适或充血,但仍能挤出少量乳汁;

3. 产后5天仍无乳汁分泌,需要专业评估。

宝宝可能表现

1. 排尿排便次数明显少,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

2. 哺乳时吃奶无力、频繁哭闹或或吃奶后很快再次饥饿;

3. 吸吮技巧不熟练,吃奶时间明显延长。

需要注意的是,营养不足、乳腺发育问题或某些疾病等,都可能导致暂时性或可改善的奶水不足。但如果情况持续或明显影响宝宝喂养,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原因。

 

不要让错误观念影响母乳

妈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常见误区,不要因为不当的喂养方式,让原本正常的母乳喂养受影响!

【吸吮反射建立太晚】

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让宝宝早接触乳房、早吸吮,这有助于顺利开奶。

尽量避免过早使用奶嘴或安抚奶嘴,可以通过改善宝宝含乳姿势和母婴同室来促进吸吮技能。

新生儿的胃容量会随着日龄增长,母乳分泌也会根据宝宝需求调整,这是正常生理过程。早期皮肤接触和吸吮练习越早进行,宝宝吸吮能力建立得越快,母乳喂养成功率也越高。

【急于添加奶粉】

一些新手妈妈担心产后几天母乳分泌不足,害怕宝宝饿而立刻添加配方奶。

实际上,新生儿出生时体内储备了足够能量,一般等待初乳自然分泌2–3天是安全的。

宝宝的第一口奶最好是妈妈的初乳,它富含高效免疫球蛋白,有助于抵抗感染,同时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过早添加配方奶会减少宝宝对母乳的需求,喂奶次数下降,乳汁分泌随之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可能导致母乳逐渐减少。

【乳头混淆】

如果宝宝在吸吮母乳之前频繁喝奶粉或使用奶瓶,可能导致宝宝不愿意或不会吸吮母乳。

乳头混淆是母乳喂养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时可以纠正,但乳汁分泌仍可能受到影响,奶量可能减少。

【不排空乳房剩余的母乳】

有些妈妈认为自己奶水本来就少,宝宝没喝完就留着下一次使用。

然而,这样容易导致乳房积乳、涨奶或乳腺炎,还可能影响泌乳效率。长期积累会进一步减少母乳分泌,影响宝宝喂养,也会影响妈妈的健康。

 

五个常见母乳误区

除了上述人为导致奶水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假象也会一点一点地影响妈妈母乳喂养的信心。

【假象一:奶水比其他妈妈少】

母乳分泌因人而异,每位妈妈的乳房条件和泌乳能力不同。不要拿自己的奶量与别人比较。

一般来说,宝宝需要多少奶,妈妈的乳汁分泌量就会基本匹配,这是正常的供需平衡。乳量的多少并不能判断母乳喂养质量,只要宝宝吃饱、体重增长正常,就无需过度担心。

【假象二:宝宝哭闹,总像没吃饱】

宝宝在出生后的一些阶段可能会进入快速生长期,例如大约7天、15天、1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和9个月左右。

此时,宝宝会更频繁地表现出饥饿,看起来好像母乳不够,其实往往只是因为吸得更多。

这时妈妈可以适当增加哺乳次数,通过宝宝的吸吮刺激乳汁分泌。切忌急于添加配方奶,否则可能真正影响母乳量。

【假象三:乳汁色浅,没有别人浓稠】

母乳分为前奶和后奶,宝宝前10分钟吃到的奶都属于前奶,比较稀,水分较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吮吸之后,宝宝吃到的才是后奶,后奶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乳糖,呈乳白色,质地较稠,宝宝比较容易吃饱。

所以建议每次让宝宝在一侧乳房充分吸吮,再换另一侧。如果宝宝吃完一侧就饱了,妈妈可以在下一次喂奶时先让宝宝吸未喂完的乳房,以保证宝宝摄取到营养丰富的后奶。

【假象四:乳头被吸破是因为奶水少】

乳头被吸破不一定是奶水少,更多可能是含乳姿势不正确。

正确姿势是让宝宝腹部贴近妈妈,下巴紧贴乳房,张大嘴含住大部分乳晕,乳头才不容易受伤。乳晕下方有乳汁储存乳窦,宝宝吸吮效率高,也能减少乳头破损。

【假象五:吃奶很久是因为奶少】

宝宝吃奶时间长不一定说明奶水不足。

妈妈可以观察宝宝吸吮状态,如果宝宝一直用力吸吮且仍饥饿,可能奶量不足;如果宝宝只是衔住乳头玩耍,说明奶水充足,不必担心。

通常,宝宝吸到后奶后,如果停止吸吮,可以适当拔出乳头,避免养成边吃奶边玩的习惯。

 

让奶量充足的六个小习惯

为了让宝宝有足够的母乳,妈妈也有自己的“小任务”,那就是平日里做到“六个保持”。

1. 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

哺乳期妈妈的营养需求比一般女性更高。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鸡肉、鸡蛋和瘦肉,并搭配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保证饮食多样化,避免偏食,同时多喝汤和水,才有助于乳汁分泌。

2. 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乳汁分泌与情绪密切相关。

当妈妈心情愉快、放松时,乳汁反射更好,乳量也会增加。哺乳期间应增强喂养信心,克服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不佳不仅可能影响乳量,还会传递给宝宝,影响宝宝的食欲。

3.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各项机能,也会直接影响乳汁分泌。哺乳妈妈应抓住机会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这样才能维持正常泌乳量,同时保持身心健康。

4. 保持健康的身体

妈妈生病或服用某些药物时,乳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哺乳期应照顾好自身健康,必要时咨询医生关于用药和哺乳的建议,因为妈妈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宝宝的健康。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离烟酒等不良嗜好,这不仅会影响乳汁分泌量,还会影响奶水质量。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证母乳健康的基础。

6. 保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两侧乳房交替哺乳,让宝宝充分吸吮。宝宝吸吮越多,乳汁分泌越多;吸吮越少,乳汁分泌越少。正确喂养是保证奶量充足、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