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便秘】准妈妈便秘危害大,一定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MamaClub


孕期便秘让准妈妈苦不堪言,每次上厕所就如同上刑一样充满恐惧。

其实,准妈妈便秘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11~38%,但危害很大。

 

孕期便秘的常见原因

1. 激素作用

怀孕后,孕激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升高,胃动素分泌减少,使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导致便秘。

2. 机械性因素

随着子宫逐渐增大,可能压迫肠道,影响其正常蠕动;同时膈肌和腹肌受限,导致排便时腹压减弱,排便动力不足。

3. 结肠水分吸收增加

孕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醛固酮分泌增强,进一步减慢肠道蠕动,使结肠对水分的吸收增加,粪便变干、排便困难。

4. 饮食与活动因素

怀孕后,一些准妈妈蔬菜摄入减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再加上活动量下降,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容易引发便秘。

 

孕期便秘的危害

便秘是孕期常见的不适之一,尤其在中晚期更为普遍。由于激素变化、子宫增大、活动减少和膳食结构调整,很多准妈妈会出现排便困难。

虽然大多数便秘属于功能性问题,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善,但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也可能对孕妇和胎儿带来一定影响,以下是便秘可能带来的几种风险:

1. 肠道不适与毒素代谢紊乱

孕期便秘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过多气体和代谢产物,容易引发腹胀、食欲下降、口苦口臭等症状。

如果长期便秘,还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和身体排毒代谢能力,间接影响准妈妈的整体健康状态。

2. 腹痛与生活质量下降

尤其是在孕晚期,便秘症状常会加重。有些准妈妈多天无法排便,不仅会引发腹胀、腹痛,还可能增加心理负担,影响睡眠和情绪,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

3. 严重便秘可能增加肠道并发症风险(极少见)

在极个别情况下,如果便秘严重且长期未得到有效缓解,可能诱发痔疮、肛裂,甚至肠梗阻等肠道并发症。

这类问题不仅会加重孕期不适,严重时还需医疗干预,极少数情况下甚至可能对母婴安全造成影响。

4. 营养摄入不足,胎儿发育可能受到牵连

长期便秘可能影响食欲与营养吸收,使孕妈出现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等问题,进而间接干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虽然便秘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胎儿异常,但营养状况不佳确实值得重视。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孕期便秘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如果准妈妈在孕期出现了便秘症状,千万不要轻视,应尽早从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进行调理。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大多数便秘问题是可以被有效缓解甚至避免的。

保持良好的肠道健康,不仅能提升孕期舒适度,也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如何改善孕期便秘

便秘是个常见的小问题,但对准妈妈来说却很“棘手”,处理起来并不简单。

药物虽能缓解症状,但首选仍是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饮水、适度运动和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这是缓解孕期便秘的基础措施。

 1. 膳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非常重要,建议每日摄入25~35克的膳食纤维和1.5~2.0升饮用水。

多吃富含纤维的蔬果,如梅子、无花果、桃子、杏、葡萄、胡萝卜、南瓜、黄瓜、芹菜、奇异果、梨,以及全谷物、豆类、红薯和玉米等。

如果不喜欢吃蔬菜或调整饮食后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服用植物提取的膳食纤维补充剂。

2. 适量运动

运动对缓解便秘尤为有效,尤其适合长期卧床或活动较少的准妈妈。不建议“卧床保胎”,循证医学证明其效果有限,而且长期卧床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和便秘风险。

孕期应保持适当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或孕妇瑜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结肠蠕动在晨起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准妈妈在清晨或餐后两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应放松身体,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干扰。

如生活方式调整后便秘仍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考虑药物治疗。

4. 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和腹泻。它们不经过肝肾代谢,作用于肠道局部,不影响营养吸收、胎儿发育及哺乳,也不会引起血糖波动,甚至有助于血糖调节。

益生菌对孕期便秘效果良好且安全,但应遵医嘱使用。

【注意事项

孕期应谨慎使用润滑类泻药如开塞露,部分研究提示其可能增加流产和早产风险,但具体风险因人而异。孕期所有药物的使用均应在妇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