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篇】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MamaClub

宝宝一发烧,爸爸妈妈心急如焚,只希望他能尽快退烧,舒服一些。
但有时候,爸爸妈妈对发热的认识和应对方法并不完全正确,比如担心高烧会烧坏宝宝的大脑。
事实上,除非是 41 ℃ 以上的超高热或某些颅内感染引发的高热,大多数情况下,发烧并不会对宝宝大脑造成损害。
了解更多正确的知识,就能减少不必要的担忧;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让宝宝更舒服,减轻痛苦。
这里为大家盘点了宝宝发烧时的九大常见误区,希望能帮助每位爸爸妈妈。
误区1:用被子捂汗退热
这似乎是个“祖传”的退烧方法,一旦宝宝发热,很多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
“盖紧被子,睡一觉出一身汗就好了。”
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捂出一身汗就能退烧”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宝宝出汗其实是身体开始恢复、能正常调节体温的表现,而不是被子捂出来的。
在疾病尚未缓解时,穿得太多或盖得太厚,会阻碍散热,影响体温下降。
宝宝发热时,体内产热超过散热,如果总是捂着被子,体温可能会继续升高,甚至因体温过高引发抽搐。
建议:
保持室内环境温度适宜,让宝宝觉得舒适就好。
感觉热了就脱掉一件衣服,冷了再加一层被子,不要刻意用被子捂汗。
误区2:用冷水/温水擦拭身体退热
用冷水或温水擦拭身体是许多父母常用的“退热方法”。
不过,虽然擦浴后体表温度会暂时降低,但测量体温时,宝宝可能依然发烧。
欧美等地的相关指南指出:
温水浴或冷/温水擦拭对退热效果有限,不建议作为主要退热方法。
《小儿急性发热诊断与处理指南》也强调:
温水擦浴应配合退热药物使用,不能单独作为主要退热方法。
此外,发热的宝宝通常会感到昏昏欲睡,如果频繁擦拭,宝宝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哭闹或发生寒战,加重不适感。
建议:
擦浴不是退热的主要方式。
如果宝宝不排斥,且擦浴能让宝宝感到舒适,可以适当作为辅助手段使用,但不要过度依赖。
误区3:酒精擦拭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给宝宝降温。
酒精擦拭的退热效果有限,而且持续时间短,还可能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
此外,发热时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酒精更容易被吸收,从而增加酒精中毒的风险。
建议: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宝宝。
误区4:服用退烧药
儿科医生通常将38.5℃作为是否服用退烧药的参考标准。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没有明显不适,即使体温接近 39℃,也可以暂时不服用退烧药。
需要注意的是,退烧药的主要作用是缓解不适,而不是单纯为了“降温”。
建议:
家中应常备退烧药,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退烧药一般在服用约半小时后开始发挥作用;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宝宝状态不好,应及时就医。
误区5:输液退烧见效快
不少爸爸妈妈认为输液退烧更快,其实并非如此。
口服药和静脉输液只是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适用场景,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更快或更好。
以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为例,正确使用退烧药往往就能有效缓解症状,此时如果执意要求输液治疗,反而让宝宝多受一次打针之苦。
此外,很多人把抗生素当作“万能消炎药”,这也是一个常见误区。
抗生素只对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感染有效,而大多数感冒发烧都是病毒引起的。此时输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增加抗药性风险,得不偿失。
建议:
在使用任何给药方式前,都应结合宝宝的症状,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输液或使用抗生素,切勿因焦虑而盲目治疗。
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和病情发展,适当补充水分(如多喂母乳或温水),给予足够的安抚和陪伴。少一些焦虑,多一些耐心,才能真正帮助宝宝更快好转。
误区6:用退热贴降温
退热贴是通过水凝胶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属于一种物理降温方式。
但研究显示,这种物理降温的效果非常有限。
想想看,全身温水擦拭的降温效果都有限,一小块冷冷的退热贴效果能有多大呢?
有些父母担心高烧会损伤宝宝的大脑,认为退热贴可以防止这种情况,但绝大多数发热并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另外,有些退热贴含有薄荷、冰片等清凉成分,宝宝可能不喜欢这种感觉。
如果宝宝对这些成分过敏,使用退热贴反而可能带来更多不适。
建议:
如果退热贴能让宝宝感觉舒适,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使用,
但不能指望能立刻退烧。
误区7: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严格来说,这不完全算是误区。
不过,当前学界建议儿科逐步停止使用水银体温计,因为水银温度计破损后可能导致汞中毒和误吸等安全隐患。
相比之下,电子体温计和耳温枪更安全,测量准确且使用方便。
建议:
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测量体温。关于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方法,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
误区8:惊厥时按压人中穴
热性惊厥是由于发热引起的抽搐,常发生在体温迅速上升阶段,体温越高,抽搐的概率越大。
掐人中无法阻止抽搐,反而可能导致额外伤害。
虽然热性惊厥的具体原因还不太清楚,但大多数抽搐会在1到5分钟内自行缓解。
大多数宝宝都能顺利康复,只有极少数可能会出现癫痫。
建议:
出现热性惊厥时,将宝宝平放在床上,头部稍微偏向一侧,解开紧身衣物,防止磕碰受伤。切勿将任何物品放入宝宝口中或随意用药。
同时,建议用手机录像记录抽搐的表现和持续时间,方便医生判断和诊断。
抽搐结束后,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查明发烧原因,排除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误区9:轻微发烧就置之不理
有些爸爸妈妈可能会觉得体温不算高,忍一忍就会好。
但发热毕竟是身体发出的警示,说明宝宝正在生病,置之不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及时查明发烧原因,科学处理,才是正确的做法。
此外,小儿发热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体温高低,更要关注宝宝的整体精神状态。
建议:
如果宝宝不愿活动、食欲减退、昏昏欲睡、精神萎靡,即使体温不算特别高,也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