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剖宫产后24小时内做好这些事,少受罪还恢复得快! -MamaClub


对于不能自然分娩的妈妈们,为了保证妈妈和宝宝的安全,医生们会建议采取剖宫产进行分娩。

通常会确定剖宫产的日期,提前入院,并且告知一些剖宫产的相关说明。

下面就为各位准妈妈分享剖宫产24小时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剖宫产?

剖宫产是指采用手术的方式,切开孕妇的腹部、子宫,来分娩婴儿的方式。

通常会采用半身麻醉,在孕妇清醒的时候进行手术,取出胎儿,一般产程需要进行45~60分钟。

 

哪些情况需要剖宫产?

很多妈妈都希望顺产,虽然会很痛苦,但是可以起到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概率、增强新生儿抵抗力,产后恢复等作用。

但并不是所有的妈妈、胎儿都可以实现顺产,有的妈妈还会经历“顺转剖”的情况。

【产妇原因】

产妇身体状况导致,比如患有妊娠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在三级以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3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大于三胎以上的多胎妊娠、骨盆狭窄等情况,选择剖宫产为宜。

【胎儿原因】

胎儿体位等情况导致,比如臀围(足先露)、单臀或全臀、胎儿窘迫(每分钟大于160次胎心较快、每分钟小于110次、或者无胎动),小于胎龄儿即足月小于2500g,分娩时容易缺氧时,需要采取剖宫产。

【胎盘因素】

比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减退都需要进行剖腹产。

 

开刀5分钟,缝合1小时

其实,宝宝怎么出来都不重要,对宝宝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产妇来说,剖宫产不仅会增大分娩的风险,还会对她们的身体带来比顺产更大的危害,因为剖宫产的手术需要里里外外缝7层。

两层:要缝子宫切口2层,即宫肌肉全层、浆膜层;

一层:腹膜1层;

三层:腹壁,包括前鞘、皮下组织、皮肤;

倘若产妇脂肪过厚,需要增加一层。

比如,宝宝的头颅处最大部分横径为10cm,则剖宫产的刀口也得10cm以上。

 

24小时护理方法

生完宝宝后,产后修复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妈妈的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1~2小时:监护】

此时,妈妈的身体处于全身循环血量增加的阶段,这是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时期。

因此,前两个小时通常会在观察室进行密切监控,以防出现危险。

同时,医生会使用监控设备来检测生命体征,并通过输液仪器控制补液量。

此外,相关的医护人员会通过按压子宫来检查其是否正常收缩,并根据排出的恶露和尿液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2~4小时:按压子宫】

当妈妈们回到病房时,麻醉药的效果开始减退,这时会有护士专门帮助妈妈按压子宫,每半小时一次。

护士还会根据子宫的收缩情况进行观察,防止产后出血。

同时,为了减少和预防腹部伤口及深层组织的渗血,医生通常会在产妇的腹部上方放置沙袋,并保持6小时。

这有助于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并预防产后宫腔压力过低。

【4~6小时:躺着休息】

在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平躺在床上,避免使用枕头,以便更好地休息和恢复。爸爸可以帮助妈妈进行腿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医生和护士则会定时为产妇监测血压、心率和阴道流血量等常规检查。

新妈妈们应尽量放松身体和心情,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监护,帮助自己更好地恢复。

【6~12小时:适当活动,注意饮食】

剖宫产后6小时,等双腿恢复知觉时,可以适当在床上活动,帮助恶露排出。例如,可以尝试侧翻身90°,或者在背部垫枕头,稍微离开床面进行活动。

同时,可以进行裸泵运动:

平躺时,双腿及脚跟贴紧床面,脚尖分别朝头部和反方向蹬脚,并以脚跟为中心进行转动,持续5~10秒。

在饮食方面,可以尝试食用粥、烂面条等无糖半流质食物。

避免食用过甜、豆制品和容易引起胀气的牛奶,因为此时妈妈的肠蠕动正在恢复,食用这些食物可能导致腹胀,从而引发伤口不适和疼痛。

【12~24小时】

在这个阶段,由于腹部肌肉松弛,肠道蠕动减慢,可能会出现便秘和腹胀的情况。

为了缓解这些不适,妈妈可以喝萝卜汤或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排气。

家人或专业医护人员可以帮助妈妈每2~3小时翻身一次,但要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不适或影响恢复。

【24小时后】

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妈妈可以尝试翻身、坐起或适度走动,以帮助促进排气、缓解腹胀,同时预防肠粘连和血栓形成导致的栓塞。

 

如何护理伤口?

1. 穿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与伤口进行摩擦,防止刺激伤口;

2. 注意会阴的清洁,在伤口处定时换药,进行适当护理。如果出血、发高烧等情况需要早点就医;

3. 如果出汗过多,可以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不要洗澡;

4. 恶露没有排干净之前都不能盆浴,一般恢复较好的话,14天后可以进行淋浴。


🎯想要第一时间获得资讯?

请加入 MamaClub 群: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