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亲子教育】别再用物质奖励孩子了,这样只会害了他们 -MamaClub
李姐是个女强人,在一家大公司当经理。上个月,她给女儿莉莉买了一套几百块的芭比娃娃,因为莉莉期末考试进步了二十多名,这是她们考试前的约定。
其实很多父母都像李姐一样,为了激励孩子学习,便会对孩子说,“只要你这次考得好,我就奖励你…”一下子勾起孩子的进取心。
表面上,物质奖励这一招的确奏效,毕竟孩子成绩确实进步了。但如果一直用物质奖励作为诱饵,对孩子的人生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会变得功利】
有个叫皮皮的孩子,小时候很不爱吃饭,有段时间爷爷奶奶过来住,为了哄他,就会说“皮皮快吃,吃完了给你买玩具”,皮皮才乖乖吃饭。
慢慢地,家里玩具越堆越多,而皮皮却越来越过分,说不给买玩具就不吃饭。
一个人的欲望是无底洞,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就会想有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答应,事情就会渐渐地变质。跟孩子说“考好了就有奖”,那么孩子就会为了奖励去学习,却忘记了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
甚至会像皮皮一样,反客为主,跟父母谈起了条件,变成了“有奖励就考好”。
一旦父母不答应,孩子还可能反过来责怪父母言而无信。本来是父母主动送给孩子的,却好像欠他的一样。
再回过来看奖励这件事,好比父母挖的一个坑,让自己和孩子越陷越深。
努力本身,是为了自己,为了变得更优秀,而与他人无关。若是长期为了物质奖励而去努力,就会变得功利,陷入欲望的深渊。
【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有一个叫《变形计》的综艺节目,每期会请两个青少年当嘉宾,一个是来自城市小康家庭的问题少年,一个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两人互换角色一周,体验生活。
有一期来自城市的孩子叫张迪,他非常叛逆,对父母说只有给他钱才愿意去上学。
父母为了让他去,便说按天计费。但张迪还不满足,甚至说要父母预先付款,遭到拒绝后,他甚至大骂父母“该死的东西”。
他父母听到这样的话很是痛心,答应儿子的条件,是想让他去上学,但儿子却只盯着自己的钱。辛辛苦苦拉扯大,结果养出个白眼狼。
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长期的物质奖励,确实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种想法很可怕,首先会让孩子的情感变得冷漠,尤其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许会丧失大好前程。
比如找工作时,被高工资诱惑而上当受骗,或错失大公司的好机会;紧盯奖金绩效,却不提升自己的价值;看事情缺乏长远的眼光。
扭曲的价值观,对孩子的人格和前途,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
【最重要的是精神奖励】
有一句话叫做:“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精神上的奖励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精神奖励到底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对孩子的成长表示肯定,尊重和欣赏等等。而表达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夸夸他,抱抱他,甚至是点点头,笑一笑。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一个冰淇淋,远不如一个拥抱的力量来得强大。
网上曾经有位网友说,有一次考完试,和邻居好友放学一起回家,在外面遇见了她妈妈,朋友奔向妈妈怀里,说:“妈妈,我考了92分。”
朋友妈妈笑着,捧着朋友的小脸说:“真的呀?我的宝贝好棒。”
这位网友现在想起这件事,仍旧很心酸:“那次虽然我考了100分,然而我却得不到这个让我羡慕至今的奖励。”
很多父母都会忽略精神奖励的作用,一是觉得不够实在,二是比较内敛,不善表达。
第三种是,根本看不到孩子的好。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父母容易觉得孩子的好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跟别人家孩子的比较,眼里渐渐只剩下孩子的缺点。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真正了解你的孩子。你可以先拿出一张纸,试着写一下孩子的性格爱好、优缺点、成绩如何、有哪些朋友等等,看看你有多了解他。
查漏补缺后进行观察、沟通、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从小事开始。慢慢地,你会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他,能更加自然地流露感情,发自内心地欣赏他,这就是精神奖励。
另外,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是一种精神奖励。比如,孩子这次考试考得不错,尤其物理,那么你可以送他一本物理学的书,他一定会喜欢。
再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你可以带他多出去走走,看看风景,培养审美。
总而言之,养育孩子,不仅要满足物质条件,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
一味的物质奖励,是偷懒的捷径,是父母的失职,会让孩子迷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是孩子心灵的富足。
最后劝导各位父母一句:为人父母,虽不容易,但只要用心,一定能把孩子栽培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