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亲子教育】不要让你的面子,毁掉孩子一生 -MamaClub
谁都难免好面子,家长也不例外。
但有时候,家长为了在外人前的一时风光,和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会要求孩子为自己“挣”面子。
虽然不是不可理解,但有时把自己的面子需求强加到孩子身上,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伤害。
迎合他人,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为了营造好孩子、好家长的形象,孩子只想着演成那个优秀的模版,迎合他人,却没有做自己的机会。
以前读过一本小说,一个名叫“小燕子”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之所以叫“小燕子”,是因为她小时候经常被妈妈送去各种舞蹈班、歌唱班学习表演,在亲戚朋友同学老师面前做才艺展示,娃娃脸又表情灵动,表演常常获得满堂彩,大家给她起了这个绰号。
小学时是爸妈在亲戚们面前的“骄傲”,是老师文艺汇演的“宠儿”。
但随着长大,她发现周围变了,慢慢感到迷茫。
没有人再要求她像5岁的小孩子一样背古诗,摇头晃脑地唱歌跳舞在她的年龄也显得滑稽。
爸妈的面子有了新需求,那就是成绩。
她因为再努力也无法让成绩拔尖后,由于压力和青春期,她开始发胖长痘,被边缘化。
她明明没有变,生活却变得失望和挫败。
她不再是焦点,甚至无法入围别人眼中的优秀圈。
虽然小时候风雨无阻地练声乐、练基本功,但当这些不能给她带来父母、他人的赞许,她也不知道有什么更多的价值。
她似乎从未真正地为自己努力,或问自己需要什么,她总是是根据爸妈的“面子”努力,讨欢心。
看了这本小说得出了一个结论:
爸妈总以自己的面子,以自己的需求决定孩子的未来,其实是对孩子自主人生的间接剥夺。
小时候让孩子形成讨好型表演的习惯,并且不断正向强化,长大后就会过度以他人评判标准为导向左右自己的行为,而失去自己。
这会让孩子形成对别人眼光的依赖,让自我价值完全由别人说了算,无法主导自己的人生,可悲而可怜。
做不擅长的事,孩子失败伤自尊
为了面子硬逼孩子做不擅长的事,不断的失败让孩子生活在绝望与内疚之中。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故事让人心痛。
钟国衍成绩不好,爸爸有外遇常年不回家,妈妈被家暴但不愿离婚,只是把生活所有的失败和不幸都归咎于孩子的成绩差。
妈妈把外人和亲戚眼中的看法视为天大的事,而儿子钟国衍的成绩是她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是她耻辱的根源。
总的来说,儿子的成绩是一切的原罪。
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钟国衍一开始也将妈妈的苦难视为有自己的一部分原因。
然而在多次努力却无果,得不到母亲的谅解,反而只有无尽的辱骂和责怪时,钟国衍最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歇斯底里地崩溃。
只看自己的需求,而不给孩子一丝理解和喘息,一味索取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自私。
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好,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好。
剧中的儿子最后问母亲“你爱我吗”,可以见得,母亲对面子的过度追逐已经让爱变质,让儿子感觉不到被爱。
明明是温暖的亲情,却只剩冰冷和绝望。
好的成绩固然能让家长孩子都更风光,但风光只是一时,人后的生活才是自己的。
只要孩子真的尽力,就不要无限地提要求。
要么和孩子一起面对,解决问题,要么最起码也不要把孩子逼到绝路,不要以道德绑架的枷锁将孩子钉在“让家长没面子”“不孝”的耻辱柱上。
不容反驳,孩子逆反激烈对抗
孩子反驳就是忤逆自己,对面子的极度敏感造成父母的绝对权威,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叛逆。
叛逆的孩子有很多,原因却大多是意见不合带来的冲突。
有时是孩子的不成熟不懂事,但有时也是父母对面子受损的过度反应。
去亲戚家做客,亲眼目睹亲戚家孩子成成甩门而去。
起因并不复杂,是成成当众指出了父亲对于电视明星的偏激蔑视观点里不对的地方,话虽有些直白,但并不是没有道理。
成成父亲脸色一下变得不好,厉声训斥了他。
孩子已经长大,尤其是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被没有道理的话责骂,自然是不服又怒火中烧。
于是俩人一点就着,矛盾在几句话的来回之间就迅速升级。
成成砰的一声关上门,一桌饭一口没吃。
家长有更多的阅历和经验,但也要承认难免有做的不对的事,想的不全面的观点。
换句话说,我们要敢于接受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孩子虽然尚不成熟,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判断体系和知识体系,应该有与父母平等讨论的权利,不可能毫无异议。
家长不必因为面子而听不得一点反驳,这样反而塑造了不讲理的假权威形象。
相反,能够平和接受不同意见,才能让孩子真的信服,打心眼里认可。
好面子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也不要为了自己而伤害了孩子。
不然未来发现,也可能积重难返。
关注 MamaClub | ||||
Page | Group | Telegram | MumsGoody |